地址: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邮编:530201
电话:+86 771 5893288
传真:+86 771 5860388
网址:www.gxej.net
信箱:gxej@gxej.net
上海:烈日炎炎下工地变身“清凉学堂”
2012年07月17日 15:03 超过
6日14时,几乎是全天气温最高点,笔者来到上海市黄浦区的旧区改造项目——老西门中华新城建设工地。让笔者意外的是,高温下的工地上见不到挥汗如雨的工人,倒是装有空调的工棚里,传来了琅琅书声。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承建这项工程的龙元建设集团在高温天气下设立的一项人性化措施:在高温季节,要求工人从10时至15时停止施工,避高温进行休息,并且不定期地在工地上举办各种讲座,让农民工掌握更多技能和安全常识。
这所农民工业余学校是由临时板房搭建成的,70多平方米明亮通透的大教室里,46套崭新的课桌椅和黑板、电视、空调等一应俱全,很像普通学校里的一间教室。在上海“黄金地段”寸土寸金的建筑工地上,办公用房本已一间难求,单独为农民工“挤”出来一间设施齐全的教室,是不是既浪费空间又增加经费?
“现在是高温天气,如果一味抢工期,既不安全,也不人性化,我们干脆利用这段时间,通过办业余学校,让工友学习一些安全常识和技术知识,这样既避开了高温,也提升了工人的素质。”龙元建设集团副总经理王德华说:“不少工友没有经历过建筑行业的正规职业培训,‘八要八不准’的文明守则不清楚,甚至连‘工完料尽场地清’的规范都不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农民工学校专门请来安全员、技术骨干、律师等为大家上课。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很多工友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了。”
王德华介绍,为保证教学质量,集团硬性规定,每个农民工每年100元的办学经费,必须划入专用账户,供农民工业余学校使用。为了激励工人努力学习,集团还对考试名列前茅者设置专项奖励,平时也会对表现优秀者奖励毛巾和肥皂等日用品,“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很高。
6日当天请来讲课的专家是上海市黄浦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党委书记王中平。他说,龙元工地的做法非常人性化,让工人有效避暑,同时学习安全知识,提升了建筑质量的保障。
建筑工人们对这个新创举也非常欢迎。来自浙江象山的工人史黎明说:“来到上海这个工地,我有两个没想到:一是大热天主动让我们休息,而且还发放每月200元的高温津贴,很贴心;二是专门给我们讲安全知识,让一些错误的做法及时得到改正,很管用。”
他举例说,以前在有的工地木工间操作,一些工友都习惯叼着香烟干活,现在经过案例教育,才知道这种行为可能酿成大祸,“想想也后怕,以后我不但自己会绝对遵守,还会提醒别人,毕竟安全是大家的。”
在建筑工地上干了十来年的王建平来自重庆,他说:“我是钢筋工,干了那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在工地上正儿八经上课,我觉得特别有用。”
他还告诉笔者,现在正是高温天气,每天早晨开始干活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只要下午安排上课,他一定是洗了澡、换了干净衣服去听课,“我觉得这种机会我们应该珍惜。”
在教室不远处,正在建造的两幢近30层的建筑刚刚结构封顶,另两幢高层的地下基础施工也正在进行。笔者在工地上看到了为工人们准备的茶亭,里面全天供应大麦茶等清凉饮料,人丹、清凉油、十滴水等防暑用品也一应俱全,盐汽水等工人们喜爱的防暑饮料每天都会发到工人手里。
15时后,当天的农民工课堂“放学”了。建设工人们又将开始辛劳的工作,但新学的知识,让他们心里对高温季节安全生产更加有底。
王德华告诉笔者,13年前,龙元建设集团把农民工学校开进工地,至今,“培训过的农民工大约有20万人次”。而随着这样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地“学以致用”,工地上发生的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年度事故率控制在1‰的目标正在农民工的“读书声”与汗水中逐步实现。(陆文军)